铂筑教育

教育局规定: 逃网课的学生可能被开除! 2020届很难:自律者与放松者,成绩洗牌改变命运

▍中国教育在线(zgjyzx)综合整理自惠州市教育局、高考直播、庄生梦(作者:侯艳朝)、区老师不是qu老师、梅学堂、网络


网课,就是一面镜子,照出人生百态,照出你的习惯、态度、毅力,甚至人品。屏幕后的你是什么样,步入社会你就是什么样。


很多同学反映,在家上网课状态太差了,学习效果不理想。为了逃避提问,甚至开始了花式表演:装作WIFI信号不好,还有压根不开摄像头的......

这段时间

陈老师也真是亲眼目睹了

老师们上网课的热潮和无奈

学生们听课时眼神逐渐迷离

......




那么问题来了,
如果不按照学校的安排上网课,
会有什么后果?
(点击查看大图)

对此,惠州市教育局作出回应:

1、学生应遵守学校管理规章制度。

2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,若违纪又屡教不改,视其情节轻重,学校应根据中小学生处分规定分别给予警告、严重警告、记过处分;

3、普通高中学生,若违纪又屡教不改,视其情节轻重,分别给予警告、记过、留校察看、勒令退学、开除学籍等处分。

(点击查看大图)

网络学习是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,
作为学生,若多次缺席网课,
很可能会被当做违纪处理,
严重的话甚至会被开除学籍!
所以,你还敢缺席吗?



中国疫情控制成效显著,这意味着孩子们网课即将结束,终于可以回归校园啦。

可以预见的是,疫情和网课,可能会背上日后学生成绩下降的大锅。

以怎样的方式开展网课,上多久,能否上新课,直播还是录播等等,一直在调整。

希望大家真的要明白的是:老师已经做得够好的了。

至于学习质量问题,从线上课程诞生的第一天起,就没有任何方式能够保证,是的,包括什么天天打卡,开视频,录音,拍照,双师制课堂等等所有方式在内。

不要逃避现实了,这次的网课就是一个“诚实豆沙包”,把孩子们的学习常态真真切切地展现在家长的面前。


开学面临挑战大,网课不能懈怠

作为学生,首要任务就是学习。在宅家学习的过程中,同样应该保持自律不打烊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
这个超长寒假过后,很多学校陆续开学,开学后就将迎来期中考试,很多宅家学习不努力的同学将会和其他同学拉开差距,特别是那些即将参加中考、高考的同学们,他们将再一次面临严峻的挑战。

所以上网课可不是偷懒的机会,而是对学生和家长的一次考验,应充分利用好这段时期,保持高效的学习。才能突破重围望学生和家长同心协力,打好这场网课的学习攻坚战!

网课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学生的样子

衡水十三中学高三学生:
假期每天学习近16小时

衡水十三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,他疫情期间的学习生活是这样度过的:老师每天从早上五点四十起床就给学生们安排任务,一直到晚上十点下课。除了一天四节的直播课,上午和下午还分别有两个小时的限时训练,晚上还要做一套理综题。

毛坦厂高考生:
一天做8张试卷


毛坦厂中学的一位高考生,他每天8点左右起床,除了网课学习和吃饭时间,每天写完作业差不多到下午五六点左右。除了做作业,他晚上还会看看书,大概到晚上十一点多。此外,老师每天在群里发六张试卷让同学练习,他自己每天还会额外再做两三张试卷,一天差不多要做八九张试卷。

如东高级中学学生:
查漏补缺,合理安排时间


早晨6点40分进入学习状态,晚上11点左右休息,如东高级中学高三学生刘奇琛把一天的学习安排得满满当当。作为一名理科生,她每天除了要复习语数外,还要复习生物和物理这两门自选科目。

虽然今年高三备考情况特殊,但对于刘奇琛来说,改变的只是上课的形式,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觉性,“现在自己支配的时间更多了,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,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,合理安排时间。”

临沂四中学生:
坚持5点起床站着早读,几乎没出过门


疫情期间,临沂四中的吴怡璇早上坚持5点起床,晚上11点半睡觉,她尽量将在家学习的时间安排和在学校的作息时间一致。

一天语文、数学、英语,一天物理、化学、历史,她每天的网课时间大概6到9个小时,剩下的时间,都在上自习。“春节之后,我几乎就没有出过门。”吴怡璇这样说。

湖北五峰渔洋关镇一年级学生:
在案板下上网课,已坚持一个多月


女孩叫柯恩雅,今年七岁,4月3日复工后,父母在集贸市场卖卤菜,她就一直在卤菜店的案板下上网课,已坚持一个多月。


卤菜店是一个铁皮板房,三面是铁皮案板,一面是入口,案板上,摆满了各种荤素卤菜,案板下,两边堆放着部分物料,中间铁架间蜷坐着上网课的柯恩雅,一台旧款笔记本前,她正专注地听课。她专注学习的样子感动了诸多网友。



放纵不是自由,自律才是自由的最高境界

这是一个寒假学习的孩子某一天的安排:


看了这份是时间安排表,很多成年人自愧不如,有人问他,这样满满的安排不会累吗?

表上写有的警言金句作为回答:“自律者,自强也”、“学习记笔记,不是抄笔记”、“松弛的琴弦弹不出时代强音”,最后还着重提醒自己:“(网课之余)千万不能碰手机。”

真正自律的孩子有多可怕?或许这时才明白:“不怕同学是学霸,就怕学霸放个假”了。

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假期,也不会因为任何突如其来的意外而丢掉自我,孩子,青春若只顾疯狂,卑微就越来越近!你现在有多自律,未来就有多自由。


决定你成绩上限的不是天赋,而是自律

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14级直博研究生左鹏飞,刚毕业就收到了华为年薪200万元的offer。

当得知自己获得这个工作机会时,并没有很激动,他说:其实心里比较平静,就觉得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
除了华为的offer,他还拿到了阿里、腾讯、深信服等企业的offer,薪资也都很可观。他手上还有比华为多40%薪资的offer。师姐默默算了下,比200万元多40%的薪资,约在280万元。

他的电话一度被打爆,都是各大巨头的HR找他,请他加入自己的团队。有的公司不仅开出高额薪酬,还愿意提供住房。

一般人需要奋斗多年都得不到的东西,这位博士,一毕业就拿到手了。但是对此,他却说:真的很感谢过去那么拼命的自己。

否认自己是天才:我把别人打游戏时间,都用在实验室了。

关于什么是天才,左鹏飞的回答仿佛现代版鲁迅:哪里有天才?我是把别人打游戏时间都用在实验室里了。

他的日常时间表是这样的,早上8时起床,8时30分之前在实验室,学习到11时30分吃中饭,下午2时多到5时30分进实验室 ,晚饭后,晚上6时30分到9时30分在实验室,有时会呆到10时多,才回寝室睡觉。

一周7天,连续五年,每天在实验室平均工作13个小时,科研日志写满了满满4个笔记本。这才换来了今日的光辉履历。


极度自律,拒绝拖延

在不少学生深陷拖延症的时候,左鹏飞却是个十分自律的人,他善于时间管理,对不同的事情设立截止时间,还会做一些偏短期的规划,比如一个月、半年、一年。

“秘诀就是充分自律,把每件事情都按时完成,让这种时间观念形成一种习惯,习惯久了就会深入到骨子里,后面自然就没有了惰性。同时,我会保证充足的睡眠,这样才能有效率地工作。”左鹏飞分享远离拖延症的秘诀。


千万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

一篇《不吃苦,你要青春干嘛》的演讲这样说到:“当你不去拼一份奖学金,不去过没试过的生活,整天挂着QQ、刷着微博、逛着淘宝、玩着网游,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,你要青春干嘛?”

恰同学少年的你们,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你选择恋爱,在最能吃苦的时候你选择安逸,自恃年少,却韶华倾负,却不知道青春易逝,再无少年之时。

什么叫吃苦?

当你抱怨自己已经很辛苦的时候,请看看在西部的那些穷孩子,他们饭吃不饱,衣穿不暖,冻着脚丫,啃着窝窝头的情形;请想一想几十年如一日起早贪黑的老师们;请你对比一下那些透支着体力却依旧食不果腹的打工者,还有你们的爸妈!

在有空调、有热水喝的教室里学习能算吃苦?

在有空调、能洗热水澡的寝室里休息算是吃苦?在有爸妈当“太子伴读”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你能算吃苦?

可能有的同学会问,我现在努力,还来得及吗?

我的回答是:“我说来不及,你就不学了吗?”我们应该把重心从问“来不来得及”转到用功学习上来。有时候你想的越多,越什么事都干不成。认准目标就静下心来干,总会有结果。

所以接下来的时间,无论是在哪个阶段的孩子,不要问什么时间够不够,什么基础行不行。这些都是次要的。最主要的是你要从现在开始吃苦,开始用功。

40岁的柳传志不问来不来得及,最终他缔造了联想集团;高考三次落榜的俞敏洪不问来不来得及,最终考上北大并打造了“教育航母”--新东方;经过两次创业失败的马云不问来不来得及,最终他书写了电商传奇,改变了世界。

你背不下来的书,总有人能背下来。你做不出的题,总有人能做出来。你愿意拖到明天的事,总有人今天努力做完。那么不好意思,你想去的学校也只能别人去了,你想过的人生也只能别人过了。青春不停脚步,人生没有退路!加油!

写在最后


网课,就是一面镜子,照出人生百态,照出你的习惯、态度、毅力,甚至人品。屏幕后的你是什么样,步入社会你就是什么样。

现在的你,慎独自砺,严于律己,将来的你,就可能是独当一面的行业精英;

现在的你,消极怠惰,无所事事,将来的你,就可能是好吃懒做的人。当然,不排除个例。

当你关上卧室书房的门,以专心听课为名玩起了游戏;

当你稍稍动了动手指,将网上的内容复制粘贴,当成自己的习作上传提交;

当家长敲门探望送来一杯牛奶,你装作埋头书本无法自拔的样子。

你是否有那么一刻感到羞愧?

从不愿恶意揣度自己的学生,只愿你们心中存有孩子的良善和真诚!

最后,将这段话送给大家:

你背不下来的书,总有人能背下来。

你做不出的题,总有人能做出来。

你愿意拖到明天的事,总有人今天努力做完。

那么不好意思,你想去的学校也只能别人去了,你想过的人生也只能别人过了。

来源:理想父母